古茗咖啡新品占比 23%,押注咖啡赛道前景如何?
“你有没有发现?当瑞幸、库迪在咖啡赛道‘卷’得热火朝天,喜茶、奈雪忙着用咖啡和 茶饮 搞‘跨界联名’时,有一家原本专注茶饮的 品牌 —— 古茗 ,悄悄把咖啡新品占比提到了23%(数据截至 2024 年 6 月)。它的菜单上,除了经典的果茶、奶茶,还多了‘生椰拿铁’‘瑰夏美式’‘焦糖玛奇朵’这些咖啡单品,甚至推出了‘奶茶 + 咖啡’的创意融合款(比如‘茉莉奶绿拿铁’)。有人可能好奇:‘古茗不是做茶饮的吗?咋突然大举进军咖啡赛道了?’有人却觉得‘咖啡市场已经红海一片,古茗这时候进场不是自找麻烦?’更有人直接断言:‘古茗押注咖啡赛道不是盲目跟风,而是用‘茶饮基因 + 咖啡创新’的组合拳,试图在千亿咖啡市场里撕开一道口子!’ 今天咱们就来拆解 古茗为何押注咖啡赛道,以及它的前景到底如何 ——从产品策略到市场定位,从消费者需求到竞争格局,看看它是如何在茶饮与咖啡之间找到新机会的!”
开篇暴击:茶饮巨头的“咖啡野心”,古茗押注咖啡的底气何在?
先看一组数据:截至 2024 年 6 月,古茗全国门店突破 9000 家(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及下沉市场),2024 年上半年咖啡新品销售额占比达 23%(约占总营收的 1 /4),咖啡单品销量前三名分别是‘生椰拿铁’(月均销量超 50 万杯)、‘瑰夏美式’(月均销量超 30 万杯)、‘茉莉奶绿拿铁’(月均销量超 20 万杯)。在浙江、广东等部分门店,咖啡类产品的销量占比甚至超过 30%(接近茶饮的“半壁江山”)。
对比同行:瑞幸咖啡以“快时尚咖啡”定位占据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(门店超 1 万家,咖啡为主力产品);库迪咖啡靠低价策略(9.9 元咖啡)快速扩张(门店超 6000 家);喜茶 / 奈雪则通过“茶饮 + 咖啡”融合(比如生椰拿铁、燕麦拿铁)吸引年轻客群;而古茗的咖啡布局则更“下沉”——它的咖啡新品主要在二三线城市及乡镇门店推广(占比超 70%),价格集中在 12 – 18 元(比瑞幸略低,比便利店咖啡高)。
有人可能问:“古茗做茶饮做得好好的,为啥非要掺和咖啡赛道?”也有人觉得:“咖啡市场已经卷成‘红海’,星巴克、瑞幸、库迪都在抢份额,古茗这时候进场是不是太晚了?”但古茗的这波操作,其实藏着更深层的逻辑——它不是单纯为了卖咖啡,而是想用咖啡赛道打开新的增长空间,同时满足消费者“茶饮 + 咖啡”的多元化需求!
一、古茗押注咖啡赛道的“三大动机”
1.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:茶饮市场增速放缓,咖啡潜力巨大
中国的茶饮市场经过多年高速发展(2015 – 2023 年复合增长率超 20%),已经进入“存量竞争”阶段——一二线城市茶饮门店饱和(部分商圈每百米就有 3 – 5 家奶茶店),消费者对传统果茶、奶茶的新鲜感下降(复购率增长乏力)。而咖啡市场仍处于“高速增长期”(2023 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超 2000 亿元,预计 2025 年突破 3000 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约 15%),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及下沉市场,咖啡消费习惯正在快速培养(年轻消费者接受度越来越高)。
个人观点:古茗作为茶饮头部品牌(门店数仅次于蜜雪冰城),自然能感受到茶饮市场的“天花板”——与其在红海里“内卷”,不如押注潜力更大的咖啡赛道,寻找新的增长点!
2. 满足消费者“茶饮 + 咖啡”的多元化需求
现在的年轻人可不是“非茶即咖啡”——很多上班族上午喝咖啡提神,下午喝奶茶解腻;学生党周末喝果茶社交,工作日喝咖啡备考。古茗调研发现,超 40% 的消费者希望在同一品牌里同时买到茶饮和咖啡(比如“喝完奶茶想试试拿铁”“咖啡配果茶更搭”)。于是,古茗推出了‘奶茶 + 咖啡’融合款(比如‘茉莉奶绿拿铁’,用茉莉茶底 + 鲜牛奶 + 浓缩咖啡),既保留了茶饮的清香,又增加了咖啡的醇厚,满足了消费者的“混搭需求”。
举个例子:在浙江金华的古茗门店,一位上班族说:“我早上喝瑞幸的美式提神,下午来古茗买茉莉奶绿拿铁,既有咖啡的清醒感,又有茉莉的清新,比单喝一种更有意思!”
3. 下沉市场的“咖啡启蒙者”:用茶饮渠道推广咖啡
古茗的门店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及乡镇(占比超 80%),这些地方虽然咖啡消费渗透率低(部分县城甚至没有连锁咖啡店),但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(尤其是学生党和年轻白领)。古茗利用自己密集的门店网络(下沉市场覆盖率超蜜雪冰城之后的第二名),把咖啡新品“下沉”到乡镇——比如在贵州某县城的古茗门店,咖啡单品销量占比达 25%(比一线城市门店还高),很多当地年轻人第一次喝现磨咖啡就是在古茗。
个人观点:古茗的下沉渠道优势,让它有机会成为“下沉市场的咖啡启蒙者”——就像当年瑞幸用“快时尚咖啡”教育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一样,古茗可能用“高性价比咖啡”培养下沉市场用户的咖啡习惯!
二、古茗咖啡的“差异化打法”:茶饮基因如何赋能咖啡?
1. 产品策略:茶饮与咖啡的“创意融合”
古茗的咖啡新品不是简单复制瑞幸、星巴克的经典款(比如拿铁、美式),而是结合自身茶饮优势,推出“茶饮 + 咖啡”的融合产品——比如:
– 茉莉奶绿拿铁 (16 元):用古茗经典的茉莉奶 绿茶 底(茉莉绿茶 + 鲜牛奶)+ 浓缩咖啡,既有茉莉的清香,又有咖啡的醇厚,喝起来比普通拿铁更清爽;
– 蜜桃 乌龙 美式 (14 元):蜜桃 乌龙茶(茶底含蜜桃果肉)+ 美式咖啡,果香与咖啡香碰撞,适合喜欢甜口咖啡的消费者;
– 生椰拿铁(古茗版)(15 元):用新鲜椰浆 + 浓缩咖啡 + 鲜牛奶,椰香更浓郁(因为椰浆用量比瑞幸多 5%),价格比瑞幸生椰拿铁(18 元)低 3 元。
个人观点:古茗的“融合策略”很聪明——它没有和瑞幸、星巴克硬碰硬,而是用自己擅长的茶饮配方改造咖啡,做出差异化,让消费者觉得“在古茗喝咖啡有新鲜感”。
2. 价格定位:12 – 18 元的“下沉友好”
古茗的咖啡定价集中在 12 – 18 元(比如生椰拿铁 15 元、瑰夏美式 12 元、焦糖玛奇朵 18 元),比瑞幸(主流款 15 – 20 元)、星巴克(主流款 25 – 35 元)低,但比便利店咖啡(如全家湃客咖啡,8 – 12 元)高。这个价格带精准卡位了“比便利店好喝,比高端咖啡便宜” 的市场空白,尤其适合二三线城市及乡镇消费者(对价格敏感,但又想喝现磨咖啡)。
举个例子:在河南某乡镇的古茗门店,一位学生说:“我平时喝便利店咖啡(10 元),但味道比较淡;古茗的生椰拿铁(15 元)椰香更浓,咖啡味也更正,偶尔买一杯奖励自己,挺值的!”
3. 门店体验:茶饮场景的“咖啡延伸”
古茗的咖啡销售不是独立于茶饮,而是和茶饮“共享场景”——消费者进店买奶茶时,店员会主动推荐咖啡新品(比如“今天新上的茉莉奶绿拿铁,和您的奶茶很配”);门店的装修风格(明亮温馨)也适合咖啡消费(不像部分高端咖啡店那么“商务”)。这种“茶饮 + 咖啡”的融合场景,降低了消费者尝试咖啡的心理门槛(“反正都是喝的,试试呗”)。
三、押注咖啡赛道的前景:机遇与挑战并存
1. 机遇:下沉市场的“蓝海”待挖掘
中国下沉市场(三线及以下城市、乡镇)有超 10 亿人口,但咖啡渗透率不足 10%(一二线城市超 30%)。古茗的 9000 家门店中,超 70% 位于下沉市场,这意味着它有机会把咖啡卖给那些“还没养成咖啡习惯”的年轻人——比如学生党、职场新人。如果古茗能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和门店推广,培养这部分用户的咖啡消费习惯,未来的增长空间巨大。
2. 挑战:竞争激烈 + 品牌认知局限
咖啡赛道的竞争已经白热化——瑞幸有“快时尚咖啡”的品牌心智(月活用户超 5000 万),库迪靠低价抢占市场份额(9.9 元咖啡活动吸引大量消费者),星巴克有“高端咖啡”的品牌溢价(商务人群首选)。而古茗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主要是“茶饮品牌”(尤其是果茶、奶茶),很多人可能觉得“古茗的咖啡不如专业咖啡店好喝”。
个人观点:古茗押注咖啡赛道,就像“跨界选手参加新比赛”——有机遇(下沉市场空白),也有挑战(品牌认知局限)。但它如果能发挥“茶饮基因”优势(比如产品融合、下沉渠道),同时提升咖啡品质(比如优化烘焙工艺、培训咖啡师),未来有可能成为“下沉市场的咖啡头部品牌”。
总结:古茗押注咖啡赛道的“胜负手”
第一,动机清晰——茶饮市场增速放缓,咖啡潜力大,下沉市场待挖掘;
第二,策略精准——茶饮与咖啡创意融合,12 – 18 元价格带卡位下沉市场,门店场景助力推广;
第三,前景可期——下沉市场是蓝海,但需突破品牌认知局限,提升咖啡专业度。
2024 年,古茗用 23% 的咖啡新品占比证明了一件事:在饮品赛道,“跨界”不是“瞎折腾”,而是可以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和产品创新能力,找到新的增长曲线。它的咖啡布局给同行上了一课——“与其在红海里死磕,不如在下沉市场里播种,用茶饮的基因改造咖啡,或许能开出不一样的花!”**
(PS:你去过古茗的门店吗?尝试过它的咖啡新品吗?觉得味道咋样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“古茗咖啡体验”~ 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