沪上阿姨超浓绿豆牛乳冰升级回归,产品迭代思路

沪上阿姨超浓绿豆牛乳冰升级回归,产品迭代思路

沪上阿姨超浓绿豆牛乳冰升级回归,产品迭代思路

“你有没有发现?夏天喝绿豆汤的传统,在沪上阿姨这儿被玩出了新花样——超浓绿豆牛乳冰升级回归 !这款夏季爆款饮品(售价 18 元),在保留经典绿豆沙 口感 的基础上,升级了‘超浓绿豆沙’‘现熬牛乳冰’‘双料分层’三大亮点,上线仅一个月就在上海、杭州等地的门店销量破 50 万杯(部分门店单日销量超 200 杯)。有人可能好奇:‘不就是绿豆牛乳冰吗?升级了啥?’有人却觉得‘绿豆汤配牛奶,有啥新意?’更有人直接断言:‘沪上阿姨这次升级不是‘小打小闹’,而是用‘传统食材现代化演绎 + 消费者需求精准捕捉’的组合拳,重新定义了夏季 茶饮 的‘解暑公式’! 今天咱们就来拆解 沪上阿姨超浓绿豆牛乳冰升级背后的产品迭代思路 ——从原料升级到口感优化,从季节洞察到用户需求,看看它是如何让一杯传统绿豆饮变身‘夏日顶流’的!”


开篇暴击:经典绿豆饮的“升级密码”,沪上阿姨做对了啥?

先看一组数据:沪上阿姨超浓绿豆牛乳冰(2024 年升级版)自 6 月回归以来,首月销量突破 50 万杯(覆盖全国 2000+ 门店),其中上海人民广场门店单日销量超 200 杯,杭州湖滨银泰门店排队时长超 30 分钟;消费者复购率超 40%(高于沪上阿姨常规果茶 30% 的平均复购率),小红书相关笔记超 10 万篇(搜索量月均增长 50%),评论区高频词是“绿豆沙超浓稠”“牛乳香不腻”“分层颜值高”。

对比旧版(2023 年及之前):旧版绿豆牛乳冰的绿豆沙较稀(用成品绿豆粉 冲泡 ),牛乳是提前调制的普通奶茶奶(含植脂末),口感偏甜腻且分层不明显;而升级版直接“推翻重做”——绿豆沙现熬、牛乳用鲜牛奶、分层设计更精致, 把传统绿豆饮的“解暑刚需”升级成了“夏日仪式感”。

有人可能问:“不就是绿豆汤加牛奶吗?升级能有多大差别?”也有人觉得:“绿豆饮是老品类,现在年轻人更爱水果茶。”但沪上阿姨的这波升级,恰恰击中了消费者的隐藏需求——“既要传统味道,又要现代口感;既要解暑,又要精致体验”。


一、产品升级三大核心:从原料到口感的“全面进化”

1. 原料升级:现熬绿豆沙 + 鲜牛奶,回归“真材实料”

升级版最核心的变化是“原料回归本味”——
绿豆沙 :改用 现熬工艺 (门店每天凌晨用东北非转基因绿豆,冷水下锅慢熬 3 小时,期间不断搅拌去浮皮,最后过筛保留细腻沙感),相比旧版用成品绿豆粉冲泡, 豆香更浓郁、沙质感更强(消费者反馈“能吃到整颗绿豆的颗粒感”);
牛乳 :从普通奶茶奶(含植脂末和糖浆)换成 鲜牛奶 (光明、蒙牛等 品牌 直供),奶香更醇厚且无负担(减糖后热量比旧版降低约 20%,一杯约 180 大卡);
配料 :新增 现熬绿豆冰沙层(将部分绿豆汤冷冻成冰沙,铺在杯底),喝的时候先吸一口冰沙,再喝中间的绿豆牛乳,口感层次更丰富。

个人观点:沪上阿姨在原料上“舍得下本”——现熬绿豆沙和鲜牛奶的成本比成品粉和奶茶奶高 30% 左右,但换来了更纯粹的味道和消费者的信任。这就像老一辈熬绿豆汤“小火慢炖才出味”,现在的升级是对传统的尊重。

2. 口感优化:超浓稠 + 双料分层,提升“喝”的体验

升级版针对旧版“口感稀薄”“分层模糊”的痛点,做了针对性优化——
超浓稠绿豆沙:通过延长熬煮时间和控制水分比例,让绿豆沙的浓稠度达到“能挂勺”的程度(用勺子舀起后,绿豆沙能缓慢流下),喝起来更有饱腹感和满足感;
双料分层设计 :杯底是冰沙层(清凉解暑),中间是绿豆牛乳层(醇厚香甜),顶部再撒一层薄薄的绿豆粉(增加香气), 从上到下分别是“清凉 - 醇厚 - 清香”的三重口感,比旧版单一的“甜腻牛奶味”丰富得多。

举个例子:在南京新街口的沪上阿姨门店,一位消费者说:“我之前喝旧版觉得太甜,这次升级版先吃冰沙,再喝绿豆牛乳,最后舔掉杯壁的绿豆粉,每一口都不一样,像在吃‘绿豆甜品’。”

3. 季节适配:精准抓住“夏日解暑”需求

沪上阿姨的研发团队调研发现,夏季消费者对茶饮的核心需求是“解暑 + 清爽 + 低负担”——既不想喝太甜腻的奶茶,又需要冰爽的口感。升级版绿豆牛乳冰正好契合这一点:
冰沙层 提供即时清凉感(低温冰沙入口即化);
绿豆沙 本身有清热解毒的 功效(传统认知里“夏天喝绿豆汤”);
低糖配方(默认三分糖,可调整至无糖)减少热量负担。

个人观点:季节限定不是“换个包装”,而是真正理解消费者在不同季节的需求。沪上阿姨的升级版绿豆牛乳冰,本质上是用“传统解暑饮品”的现代化演绎,满足了夏天“既要好喝又要舒服”的刚需。


二、升级背后的产品迭代逻辑:从“卖产品”到“卖体验”

1. 消费者洞察:从“年轻人不爱绿豆汤”到“年轻人爱‘高级绿豆汤’”

沪上阿姨的调研显示,18 – 30 岁的年轻消费者中,超 60% 认为“传统绿豆汤太普通”(要么是家里煮的“清汤寡水”,要么是甜品店的“糖水绿豆沙”),但他们又怀念“小时候喝绿豆汤的解暑感”。升级版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——用现熬工艺和精致设计,把“普通绿豆汤”变成“有仪式感的夏日饮品”

举个例子:在上海陆家嘴工作的白领小李说:“我小时候妈妈煮的绿豆汤最解暑,但现在没时间自己煮。沪上阿姨的升级版绿豆牛乳冰,既有小时候的味道,又有现熬的质感,喝起来像‘高级版童年回忆’。”

2. 差异化竞争:避开“水果茶内卷”,聚焦“传统创新”

当前茶饮市场的主流是“高端水果茶”(比如喜茶的油柑杨桃、奈雪的芒芒甘露),价格普遍在 25 – 35 元;而沪上阿姨选择 聚焦“传统饮品创新”——绿豆牛乳冰本身是大众熟悉的品类(价格敏感度高),但通过升级原料和口感,把它做成了“18 元价位段的高品质解暑饮品”。

对比同行:蜜雪冰城的绿豆沙(6 元)用成品粉冲泡,口感偏稀;古茗的绿豆系列(15 元)虽用现熬绿豆但无牛乳分层;而沪上阿姨升级版用现熬绿豆沙 + 鲜牛奶 + 双料分层,在同价位产品中“品质更突出,记忆点更强”

个人观点:茶饮赛道的竞争不一定要“卷水果”,传统品类同样有升级空间。沪上阿姨的聪明之处在于,它没盲目跟风做高价水果茶,而是把“老品类”做出“新体验”,用差异化避开内卷。

3. 长期价值:用“经典产品”沉淀品牌心智

沪上阿姨的品牌定位是“温暖、亲切的国民茶饮”,而绿豆牛乳冰作为夏季经典产品,承载了消费者对“解暑”“家常”的情感记忆。通过这次升级,品牌不仅提升了销量,更强化了“懂传统、会创新”的品牌形象——消费者会觉得:“沪上阿姨不仅能卖时尚果茶,还能把老底子的绿豆汤做得这么精致。”

个人观点:产品的迭代不仅是“卖当下”,更是“攒未来”。沪上阿姨通过升级绿豆牛乳冰,让消费者记住了“它的传统饮品也能很高级”,这种品牌心智的沉淀,比短期销量更重要。


三、对茶饮行业的启示:传统品类的“升级公式”

沪上阿姨超浓绿豆牛乳冰的升级,给同行提供了三个可复制的思路——

1. 传统食材现代化演绎

经典食材(比如绿豆、红豆、银耳)本身有群众基础,但需要用现代工艺优化(比如现熬代替冲粉、鲜奶代替植脂末),让“老味道”焕发新口感。

2. 消费者需求精准捕捉

升级不是“自嗨”,而是真正理解目标客群的需求(比如年轻人要“解暑但低糖”,上班族要“便捷但有仪式感”),针对性优化产品。

3. 季节限定 + 长期价值结合

季节限定产品(比如夏季绿豆冰、冬季红枣姜茶)可以快速吸引流量,但要通过品质升级让它有“长期复购”的潜力,而不是“昙花一现”。


总结:沪上阿姨产品迭代的“三大关键词”

第一,原料升级——现熬绿豆沙 + 鲜牛奶,回归“真材实料”的本味;
第二,口感优化——超浓稠 + 双料分层,提升“喝”的体验感;
第三,需求洞察——精准抓住“夏日解暑”刚需,避开水果茶内卷。

2024 年夏天,沪上阿姨用一杯升级版超浓绿豆牛乳冰证明了一件事:传统饮品不是“过时”,而是可以通过创新迭代变成“爆款”。它的成功给茶饮行业上了一课——“与其盲目跟风做高价新品,不如深耕经典品类,用‘传统 + 现代’的组合拳,让老味道焕发新活力!”**

(PS:你去过沪上阿姨门店喝升级版绿豆牛乳冰吗?觉得哪部分升级最打动你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“绿豆体验”~)

正文完
 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