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吗?制作工艺全过程揭秘

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吗?制作工艺全过程揭秘

乌龙茶 是半发酵茶吗?制作工艺全过程揭秘

“我表弟最近对乌龙茶特别感兴趣,跑来问我:‘姐,我听说乌龙茶是半发酵茶,可啥是半发酵啊?它和 绿茶 (不发酵)、 红茶(全发酵)到底有啥区别?制作过程是不是很复杂?’我邻居张叔也跟着凑热闹:‘我喝了四十年茶,就爱喝乌龙茶,但要是让我具体说制作工艺,我还真讲不清。我就知道乌龙茶有摇青、杀青这些步骤,可每一步为啥重要,我也没深究过。今儿你可得给我俩讲明白了!’我笑着说:‘这乌龙茶是不是半发酵茶,以及它的制作工艺全过程,今儿就给你俩(也给所有想了解乌龙茶制作奥秘的朋友)唠透!从 ** 半发酵的科学定义,到乌龙茶制作工艺的 7 个关键步骤(萎凋、做青、杀青、揉捻、干燥等),再到每一步的作用和影响,最后到不同品种工艺的细微差异,重点内容加粗,亮点标出来,多个要点排版清晰,保准你看了就懂!’”


一、开篇:乌龙茶的“半发酵”身份,是真是假?

1. 表弟的“发酵困惑”

我表弟是个刚入门的茶爱好者,最近对乌龙茶着了迷。“姐,我查资料说乌龙茶是半发酵茶,可发酵不是只有‘发面’那种吗?茶叶 咋发酵?半发酵又是什么意思?它和绿茶(不发酵)、红茶(全发酵)到底差在哪儿?”

2. 张叔的“老茶客经验”

我邻居张叔喝了四十年茶,一听就乐了:“我年轻时也和你表弟一样迷糊!那时候只知道乌龙茶有摇青、杀青这些步骤,但具体为啥要这么做,发酵到啥程度算‘半发酵’,我也没细想过。后来才明白,这半发酵可是乌龙茶的‘灵魂’!”

乌龙茶作为六大茶类中的“独特存在”(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),其核心特点就是 半发酵 。但很多人和表弟、张叔一样,对“半发酵”的概念一知半解: 乌龙茶真的是半发酵茶吗?如果是,它的发酵程度是多少?制作工艺有哪些关键步骤?每一步对茶叶的品质有啥影响? 今天,咱们就来彻底揭秘乌龙茶的“半发酵”身份,以及它的制作工艺全过程!


二、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吗?科学定义与发酵程度

1. 半发酵的科学解释

茶叶的发酵,本质上是 茶多酚在酶的作用下氧化的过程。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,茶叶被分为六大类:
不发酵茶(0%-5%):如绿茶(杀青阻止了茶多酚氧化);
微发酵茶(5%-15%):如白茶(自然萎凋轻微氧化);
半发酵茶(20%-70%):如乌龙茶(通过工艺控制茶多酚部分氧化);
全发酵茶(80%-100%):如红茶(茶多酚几乎完全氧化)。

乌龙茶的发酵程度通常在 20%-70% 之间 (不同品种和工艺会有差异),属于典型的半发酵茶。它的独特之处在于: 既保留了绿茶的清新(部分茶多酚未氧化),又拥有了红茶的醇厚(部分茶多酚氧化产生独特香气和滋味)

2. 为啥叫“半发酵”?

因为乌龙茶的制作过程中,茶多酚的氧化是“可控的、部分的”——通过摇青、做青等步骤,让茶叶边缘的茶多酚适度氧化(形成“绿叶红镶边”的特征),而叶片中心的茶多酚则保留较多(保持清新口感)。这种“部分氧化”的状态,就是“半发酵”的由来。

划重点:乌龙茶的“半发酵”不是简单的“一半发酵”,而是“部分氧化”,发酵程度在 20%-70% 之间波动,具体取决于品种和工艺。


三、乌龙茶制作工艺全过程:7 个关键步骤揭秘

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复杂且精细,核心步骤包括 萎凋、做青、杀青、揉捻、干燥(部分品种还有炭焙等后续步骤)。每一步都对茶叶的最终品质起着关键作用!

1. 萎凋:让茶叶“醒过来”

  • 目的:蒸发部分水分(鲜叶含水量约 75%-80%,萎凋后降至 60%-65%),使叶片变软,便于后续做青;同时,促进鲜叶中的酶活性,为后续氧化做准备。
  • 方法:分为室内萎凋和日光萎凋(或两者结合)。室内萎凋是将鲜叶摊放在竹匾或萎凋槽中,厚度约 5 -10 厘米,室温控制在 20-25℃,湿度 60%-70%,萎凋时间 4 - 8 小时;日光萎凋则是将鲜叶薄摊在竹席上,在阳光下晾晒(避免暴晒),时间约 30 分钟 - 1 小时(根据光照强度调整)。
  • 关键点:萎凋不足,茶叶后续做青时不易“走水”(水分均匀散失),影响香气和滋味;萎凋过度,茶叶会变软烂,失去鲜爽感。

2. 做青:乌龙茶的“灵魂步骤”(决定发酵程度)

  • 目的:通过摇青和晾青的交替进行,让茶叶边缘的细胞摩擦碰撞,促进茶多酚局部氧化(形成“绿叶红镶边”),同时发展茶叶的香气和滋味。这是乌龙茶“半发酵”的核心环节!
  • 方法: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竹筛或摇青机中,先轻摇(让茶叶轻微碰撞),然后静置晾青(让水分和香气散发),如此反复多次(一般 4 - 8 次,根据品种和天气调整)。每次摇青的力度和时间逐渐加重(比如第一次摇 2 分钟,第二次摇 3 分钟,以此类推),晾青时间也从 15 分钟逐渐延长到 30 分钟。
  • 关键点:摇青过轻,发酵不足,茶叶香气淡、滋味青涩;摇青过重,发酵过度,茶叶会变红、产生苦涩味。“走水”均匀(水分从叶片边缘向中心均匀散失)是做青成功的关键!

老茶客提醒:做青时,茶叶边缘会逐渐变红(氧化),而叶片中心保持绿色(未氧化),这就是“绿叶红镶边”的由来——也是半发酵的直观体现!

3. 杀青:终止发酵的“急刹车”

  • 目的:通过高温(约 220-260℃)快速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,停止茶多酚的进一步氧化(固定当前的发酵程度),同时散发青草气,发展茶香。
  • 方法:分为炒青、蒸青或烘青(不同品种和地区有差异)。最常见的炒青是将茶叶放入锅中,用双手或机械快速翻炒,时间约 3 - 5 分钟;蒸青是用蒸汽熏蒸茶叶(如部分台湾乌龙);烘青则是用烘干机高温烘干(较少见)。
  • 关键点:杀青温度过高,茶叶会焦糊,产生焦苦味;温度过低,酶活性未被完全破坏,茶叶会继续发酵,影响品质。

4. 揉捻:塑造外形与促进内质

  • 目的:通过揉捻(手工或机械挤压),让茶叶细胞破碎,使茶汁溢出并附着在叶片表面(增加茶汤的浓度和滋味),同时塑造茶叶的外形(如颗粒状、条索状或半球状)。
  • 方法 :分为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。手工揉捻是将茶叶放在竹匾中,用手掌反复揉搓(力度适中);机械揉捻则是用揉捻机挤压茶叶(时间约 10-20 分钟)。揉捻程度根据品种调整——清香型乌龙茶(如铁观音)揉捻较轻,保持茶叶的鲜爽感;浓香型乌龙茶(如 大红袍)揉捻较重,让茶叶更紧结。
  • 关键点:揉捻过度,茶叶会破碎成渣,影响口感;揉捻不足,茶汁溢出不充分,茶汤滋味淡薄。

5. 干燥:去除水分,固定品质

  • 目的:进一步降低茶叶的含水量(从杀青后的 30%-40% 降至 5%-6%),防止茶叶发霉变质,同时固定茶叶的香气和滋味。
  • 方法:分为烘干、炒干或晒干(不同品种和地区有差异)。最常见的烘干是用烘干机(温度约 80-120℃)将茶叶烘干;炒干是用锅炒(如部分传统铁观音);晒干则是利用阳光(较少见,仅适用于特定品种)。
  • 关键点:干燥不足,茶叶含水量高,容易发霉;干燥过度,茶叶会变焦,香气散失。

6. 炭焙(部分乌龙茶的额外步骤,提升香气与醇厚感)

  • 目的:对于一些高端乌龙茶(如武夷岩茶、凤凰单丛),会进行炭焙——用木炭低温(约 60-80℃)烘焙茶叶,进一步去除水分,发展独特的炭火香和醇厚感。
  • 方法:将干燥后的茶叶放在炭火盆上的竹筛中,低温烘焙数小时至数十小时(根据需求调整)。
  • 关键点:炭焙温度过高,茶叶会焦糊;温度过低,达不到提升香气的效果。

四、不同品种乌龙茶的工艺细微差异(举个例子)

1. 铁观音(闽南乌龙)

  • 做青:摇青次数较多(一般 6 - 8 次),发酵程度约 20%-30%,形成“兰花香、观音韵”的独特风格。
  • 杀青:多采用炒青,高温快速终止发酵,保留鲜爽感。
  • 揉捻:轻揉捻,保持颗粒状外形,茶汤清爽。

2. 大红袍(闽北岩茶)

  • 做青:摇青力度较大,发酵程度约 30%-40%,加上中足火烘焙(约 120-150℃),形成“岩骨花香”的醇厚口感。
  • 杀青:炒青后可能再进行文火慢烘,进一步发展香气。
  • 揉捻:较重揉捻,茶叶紧结成条索状。

3. 凤凰单丛(广东乌龙)

  • 做青:摇青次数灵活(根据品种调整,如鸭屎香摇青 4 - 6 次),发酵程度约 25%-35%,突出“一丛一味”的特色(比如蜜兰香的蜂蜜甜香)。
  • 杀青:炒青后常进行炭焙(低温慢焙),增强甜润感。
  • 揉捻:中度揉捻,半球状紧结外形。

五、总结:乌龙茶的“半发酵”魅力,藏在每一道工艺里!

乌龙茶确实是半发酵茶(发酵程度 20%-70%),它的独特风味(既有绿茶的清新,又有红茶的醇厚)正是通过 萎凋、做青、杀青、揉捻、干燥 等一系列精细工艺实现的。其中,做青是半发酵的核心步骤,通过控制茶叶边缘的氧化程度,让乌龙茶拥有了“绿叶红镶边”的特征和丰富的香气层次。

记住这句口诀:乌龙半发酵,工艺很复杂;萎凋做青是关键,杀青揉捻定乾坤;干燥炭焙添香气,不同品种各不同;了解制作全过程,喝茶更能品出味!

你平时喝乌龙茶吗?有没有好奇过它是怎么做出来的?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“乌龙茶制作好奇点”吧!(附:如果想体验乌龙茶的制作,可以去一些茶旅基地参与萎凋或揉捻环节,超有趣~)

正文完
 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