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啦啦产品线丰富度,如何满足多元消费需求?
“你有没有发现?当喜茶、奈雪忙着推‘油柑杨桃’‘芒芒甘露’这些高端水果茶时,当蜜雪冰城靠‘4 元柠檬水’‘6 元冰淇淋’横扫下沉市场时,有一家品牌却悄悄把产品线做得像‘饮品超市’——甜啦啦 !从 3 元钱的冰爽绿豆沙到 18 元的杨枝甘露,从经典珍珠奶茶到季节限定的杨梅冰酪,从面向学生的平价果茶到针对上班族的轻乳茶,甜啦啦的产品线覆盖了3 – 18 元价格带,SKU(单品数量)超 50 款(含季节限定),既能满足学生党“5 块钱解渴”的需求,也能搞定上班族“15 块钱喝好茶”的诉求。有人可能好奇:“甜啦啦的产品线咋这么杂?不会乱套吗?”有人却觉得“它就是靠低价走量,没啥技术含量。”更有人直接断言:“ 甜啦啦的产品线丰富度不是‘瞎铺货’,而是用‘精准分层 + 需求洞察’的组合拳,把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都‘兜住了’! 今天咱们就来拆解 甜啦啦如何通过丰富的产品线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——从价格带到产品类型,从学生党到上班族,看看它是如何用一杯杯饮品搞定不同人群的!”
开篇暴击:甜啦啦的产品线,咋像“饮品界的百货商店”?
先看一组数据:截至 2024 年 6 月,甜啦啦全国门店突破 6000 家(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及下沉市场),产品线覆盖 5 大品类(奶茶、果茶、冰淇淋、咖啡、轻乳茶)、50 + SKU(含季节限定款),价格带从 3 元(冰爽绿豆沙)到 18 元(杨枝甘露)不等;2024 年上半年,其经典产品“珍珠奶茶”(售价 8 元)销量超 1.2 亿杯,“冰爽绿豆沙”(3 元)单月销量超 3000 万杯,“杨枝甘露”(15 元)在夏季销量环比增长 80%;消费者调研显示, 学生党(18 岁以下及大学生)占比 40%,上班族(22 – 35 岁)占比 35%,下沉市场居民(三四线城市及乡镇)占比 60%。
对比同行:喜茶 / 奈雪的产品线集中在 15 – 35 元的高端水果茶(SKU 约 20 – 30 款),蜜雪冰城的产品线以 5 – 10 元的平价饮品为主(SKU 约 30 – 40 款),而甜啦啦的产品线则像“中间地带”——既有蜜雪冰城的低价爆款(比如 3 元绿豆沙、6 元柠檬水),又有喜茶 / 奈雪的中端茶饮(比如 12 元的水果茶、15 元的杨枝甘露),甚至还有针对上班族的轻乳茶(15 – 18 元)。
有人可能问:“甜啦啦的产品线这么杂,不会让消费者挑花眼吗?”也有人觉得:“它就是靠低价吸引学生党,没啥高端产品。”但甜啦啦的这波操作,其实藏着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深度理解——它不是盲目铺货,而是用“价格分层 + 场景适配”的策略,让每个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饮品。
一、产品线丰富度的底层逻辑:精准分层,满足不同需求
1. 价格分层:3 – 18 元,覆盖全消费段
甜啦啦的产品线最明显的特点是“价格带覆盖广”——从 3 元的冰爽绿豆沙(学生党“解渴神器”)到 18 元的杨枝甘露(上班族“下午茶首选”),中间还有 6 元的柠檬水、8 元的珍珠奶茶、12 元的水果茶、15 元的轻乳茶等不同价位的产品。这种分层不是随意定的,而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支付能力设计的:
- 3 – 6 元低价区(学生党刚需):冰爽绿豆沙(3 元)、柠檬水(4 元)、老盐黄皮(5 元),这些产品用的是基础原料(比如绿豆、柠檬、黄皮),成本低但解渴效果好,满足了学生党“花小钱解决口渴”的需求;
- 8 – 12 元中端区(大众日常):珍珠奶茶(8 元)、水果茶(10 元)、冰淇淋(10 元),这些是甜啦啦的“销量担当”,原料(比如 茶叶、鲜奶、水果)比低价区稍好,口感更丰富,适合学生党和下沉市场居民的日常消费;
- 15 – 18 元中高端区(上班族升级):杨枝甘露(15 元)、轻乳茶(16 元)、杨梅冰酪(18 元),这些产品用了更好的茶叶(比如茉莉 绿茶 、 云南红茶)、更优质的水果(比如当季杨梅、芒果),以及更精致的工艺(比如现萃茶底、厚乳),满足了上班族“花稍多钱喝好茶”的诉求。
个人观点:甜啦啦的价格分层策略很“聪明”——它没像喜茶那样只做高端市场,也没像蜜雪冰城那样只做低价市场,而是用“3 – 18 元”的宽价格带,把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都“圈”了进来,就像开了一家“饮品界的百货商店”,总有一款适合你。
2. 产品类型分层:奶茶打底,多元补充
甜啦啦的产品线以 奶茶为核心(占比约 40%),但同时覆盖了果茶(占比约 30%)、冰淇淋(占比约 10%)、咖啡(占比约 10%)、轻乳茶(占比约 10%)等多元品类。这种多元化的产品类型,是为了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:
- 奶茶:经典珍珠奶茶、红豆奶茶、黑糖波波奶茶,是甜啦啦的“基本盘”,适合学生党和下沉市场居民的日常“续命”;
- 果茶:草莓果茶、芒果果茶、西瓜冰沙,是夏季的“爆款担当”,满足了消费者对“清爽解暑”的需求;
- 冰淇淋:香草冰淇淋、巧克力冰淇淋,是“解馋小食”,适合逛街、聚会时搭配饮品;
- 咖啡:美式咖啡、拿铁咖啡,是针对上班族的“提神选择”,价格比专业咖啡店低(美式 8 元,拿铁 12 元),但能满足基本提神需求;
- 轻乳茶 :茉莉轻乳茶、 红茶 轻乳茶,是针对“怕胖又想喝奶茶”的消费者的“健康 替代”,用鲜牛奶 + 现萃茶底,减少了植脂末和糖分。
举个例子:在安徽某县城的甜啦啦门店,学生党放学后买一杯 3 元绿豆沙解渴,上班族下午来一杯 12 元的水果茶提神,宝妈逛街时给孩子买一个 8 元冰淇淋——一家门店用不同的产品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。
3. 场景分层:日常解渴 + 季节限定 + 社交分享
甜啦啦的产品线还针对不同消费场景做了设计:
– 日常解渴场景:冰爽绿豆沙(3 元)、柠檬水(4 元)、珍珠奶茶(8 元),这些是消费者“随时想喝”时的选择,价格低、购买方便;
– 季节限定场景:夏季的杨梅冰酪(18 元)、西瓜冰沙(10 元),冬季的红枣桂圆奶茶(12 元)、姜撞奶(10 元),这些产品结合了当季时令食材(比如夏季的杨梅、西瓜,冬季的红枣、姜),满足了消费者对“季节新鲜感”的需求;
– 社交分享场景:大杯水果茶(15 元,可做两人分享装)、冰淇淋双球(12 元,适合和朋友一起吃),这些产品通过“大份量”或“组合装”,鼓励消费者和同学、同事一起购买,增加了社交属性。
个人观点:甜啦啦的场景分层策略很“接地气”——它没把饮品只当成“解渴工具”,而是根据消费者在不同时间、不同场合的需求,设计了对应的产品,让每一杯饮品都有了“场景意义”。
二、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具体表现
1. 学生党:低价 + 解渴 + 社交,3 – 8 元是“快乐水”
学生党是甜啦啦的核心客群之一(占比 40%),他们对价格敏感(预算有限),需求是“解渴 + 社交”。甜啦啦的 3 – 8 元产品线完美匹配这一需求——比如 3 元的冰爽绿豆沙(一杯下肚能解暑)、4 元的柠檬水(酸甜清爽)、6 元的老盐黄皮(独特风味)、8 元的珍珠奶茶(经典“快乐肥宅水”)。这些产品不仅价格低,而且购买方便(门店多在下沉市场学校周边),还能成为学生之间社交的“媒介”(比如放学后一起买奶茶聊天)。
个人观点:甜啦啦对学生党的理解很到位——它没给学生党推“高端水果茶”,而是用“低价爆款”满足了他们最核心的需求(解渴 + 社交),就像小时候放学后花 5 毛钱买一瓶汽水,简单却快乐。
2. 上班族:品质 + 提神 + 健康,12 – 18 元是“下午茶”
上班族是甜啦啦的另一大客群(占比 35%),他们对品质有一定要求(不想喝太廉价的奶茶),需求是“提神 + 健康”。甜啦啦的 12 – 18 元产品线针对这一需求——比如 12 元的水果茶(用当季新鲜水果 + 鲜奶)、15 元的杨枝甘露(芒果 + 西米 + 椰奶)、16 元的轻乳茶(茉莉绿茶 + 鲜牛奶)、18 元的杨梅冰酪(杨梅果肉 + 厚乳)。这些产品用了更好的原料(比如现萃茶底、当季水果),口感更丰富,既能提神又能满足对健康的追求。
举个例子:在江苏某城市的写字楼附近,上班族下午三点会来一杯甜啦啦的 15 元杨枝甘露,“比咖啡温和,比奶茶健康,喝完能撑到下班”。
3. 下沉市场居民:熟悉 + 实惠 + 多样,5 – 15 元是“日常选择”
下沉市场居民(占比 60%)是甜啦啦最大的客群,他们对品牌忠诚度高(习惯喝熟悉的饮品),需求是“实惠 + 多样”。甜啦啦的 5 – 15 元产品线覆盖了他们的日常需求——比如 5 元的柠檬水(比瓶装水贵一点但更好喝)、8 元的珍珠奶茶(经典口味)、10 元的西瓜冰沙(夏季解暑)、12 元的水果茶(日常补充维生素)、15 元的轻乳茶(健康升级)。这些产品价格实惠,种类多样,能满足不同季节、不同心情的需求。
个人观点:甜啦啦在下沉市场的成功,靠的不是“低价内卷”,而是用“丰富的产品线”给居民提供了“多样选择”——就像家门口的小超市,既有便宜的日用品,也有稍贵的零食,总有一款适合你。
三、产品线丰富度的优势:对行业的启示
1. 覆盖更广人群:从学生到上班族,从低价到高端
甜啦啦通过丰富的产品线,覆盖了不同年龄、不同收入、不同场景的消费者,比只做单一价格带或品类的品牌(比如只做高端水果茶的喜茶,或只做低价奶茶的蜜雪冰城)触达了更广泛的市场。
2. 抗风险能力更强:单一品类下滑时,其他品类补位
当水果茶市场饱和(比如夏季过后需求下降)时,甜啦啦的奶茶、冰淇淋、咖啡等其他品类可以补位;当低价产品竞争激烈时,中高端产品(比如轻乳茶、杨枝甘露)可以贡献更高利润。这种多元化的产品线,让品牌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更“抗打”。
3. 品牌忠诚度更高:消费者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
因为甜啦啦的产品线丰富,消费者在不同阶段(学生→上班族)、不同场景(日常→社交→季节)都能在店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饮品,久而久之就会形成“买饮品就来甜啦啦”的习惯,品牌忠诚度自然更高。
总结:甜啦啦产品线丰富度的“三大关键词”
第一,价格分层——3 – 18 元覆盖全消费段,从学生党到上班族都能找到“平替”;
第二,品类多元——奶茶打底,果茶、冰淇淋、咖啡等补充,满足不同场景需求;
第三,场景适配——日常解渴、季节限定、社交分享,精准匹配消费时机。
2024 年,甜啦啦用超 50 款产品和 3 – 18 元的价格带证明了一件事:在饮品赛道,“丰富度”不是“杂乱无章”,而是可以用“精准分层 + 需求洞察”的策略,把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都“兜住”。它的成功给同行上了一课——“与其只盯着单一市场,不如用丰富的产品线覆盖更广的人群,用多元的选择提升抗风险能力,这才是品牌长期增长的秘诀!”**
(PS:你去过甜啦啦门店吗?最喜欢哪款饮品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“甜啦啦体验”~)